2009-03-25

淺談在地食物系統

上禮拜毛伯因家裡有點急事而回了家一趟,卻也意外得到了放鬆身心的機會,擁有短暫釋放身上壓力的假期,對毛伯來說真是太滿足了。由於毛伯是宜蘭人,所以趁著這次假期也順道拜訪了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大哥,發現穀東俱樂部雖然在形式上已經停辦了,但穀東們還是會定期的前往宜蘭聚會,可見穀東們對於土地的關愛還是絲毫不減的,這讓毛伯想起在市集服務也有一段時間了,卻還沒好好介紹農夫市集此一模式與他的兄弟姐妹們的親屬關係。今日毛伯嘗試談談農夫市集的始末,如果不足的,也歡迎大家留言指教囉,那故事就開始囉!


如果將「農夫市集」比喻成兒子,那麼他的媽媽就是「在地食物系統(local food system)」,而他有一個兄弟則是「社區/群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當然它還有許多表兄弟姐妹,如:市民農園、蔬菜箱等,但是在台灣目前發展最廣的屬於農夫市集與社區/群支持型農業。

稍微整理台灣目前常態經營的農夫市集有: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合樸農學市集248農學市集微風市集等,而那天回去看見穀東聚樂部也有一個交誼性的穀東市集,只是並無固定舉辦的時間,但可密切注意穀東俱樂部
而目前正在經營的社區支持型農業則有:島嶼農場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入穀無米樂、以及興大農夫市集農友--溫家咖啡也正在成立此一模式。

另外還有市民農園的部分,也可參考市民農園連結資訊

解說兄弟倆的分支之後,再來則要談談媽媽「在地食物系統」了。簡單來說,在地食物系統是一種相對於全球化市場模式的一種食物生產模式。全球化的食物生產模式有哪些呢?大致上就是企業化的經營、集約化、物種單一化、著重於生產面的行動,而在地化則是相對於這些概念的精神,如:粗放化、多樣化等精神,對於全球化單單強調生產,在地化更關心生產模式下的生活方式與生態景觀,而在我們享用食物的同時,我們也會思考所做所為是否會影響居住的地球。正因為這樣的精神,農夫市集與社區支持型農業所涵蓋的內在精神即是呼應在地食物系統。農夫市集與社區支持型農業有幾個共通的精神,分別敘述如下:

互動性透過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使消費者更了解作物的生長情形,從生產者的解說過程中也明瞭農人理念與其對有機農法的堅持。

鑲嵌化:隨著消費者與土地接觸次數的增加,在享用食物的同時更會思考食物與土地對人的關係,因而更尊重這片土地。

多樣化:相較於傳統的耕作方法,在地食物系統更強調多元的物種,進而從物種多樣化讓土地免於因為單一作物而遭受蟲害或病害的影響。

在地化:消費者食用在地生產食物不僅能讓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略過中間商而增加收益,消費者也透過消費在地的食物進而支持本土的農業,讓本土的農業有更好的契機茁壯、成長。

因此在市集消費的同時,不僅能讓自己獲得更新鮮、更安全的蔬菜,另一方面也是支持本土的農產品喔~

以上大略是毛伯對在地食物系統的認識,若有不足要給予指教,也歡迎留言唷~

0 意見: